无人机是高科技前沿领域研究的热门板块,最早开发于一战后,二战后则有了较普遍的军事应用。在经历近一个世纪漫长的萌芽期和酝酿期后,近年它开始在商用和民用上崭露头角。究竟什么是无人机,这种看上去与航空模型差不多的“神器”,两者是一回事吗?购买了无人机,随意让它上天可以吗?无人机飞行安全靠什么来保障?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航模大赛,追寻飞天梦的人多了
8月6日,黄岩中学大操场,人头攒动。
“嗖、嗖、嗖……”一架架不同款式、不同动力的模型飞机,犹如冲天飞龙,直上云霄。在空中,它们时而高低起落,时而转弯划圈,观众席不时爆发出惊叹和掌声……以往只有在航模展上才有的情景,如今在我们身边真实上演。
8月4-7日,浙江省科技体育(模型)文化节暨2015年“中天杯”浙江省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此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40多位模型爱好者一展身手。该活动由省体育局和省体育总会等单位联办,分青少年组和成年组,各组设有8个竞赛项目。
正倒筋斗、倒飞割草、垂直开扇……成人组选手王云缤表演的无线电遥控直升机花式飞行,成为赛场一大亮点。伴随着重金属音乐,直升机好似在空中跳着动感十足的街舞,机身不停地摆动,快速地转圈起降,观赏性和技术性极高,看得不少人直呼神奇。
在活动现场,不少观众询问玩模型飞机的花费如何,平时是否需要专业辅导和学习等。对此,市海陆空模型协会秘书长戴金华说:“玩模型飞机的门槛并不高,几百元就能买齐低配的遥控器和模型了,不过有的资深‘发烧友’会花上几万元来玩航模。其实,通过不断操控练习,达到‘人机合一’的理想状态最重要,要不然再贵的模型都会摔坏。”
“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的科技体育类官方项目,此类文化节以后将每年一届定期举办。每年将花上几个月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及推广这项活动,营造热爱科学的社会氛围,提升青少年和市民的科学素养,为模型科技爱好者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学生、家庭和社会模型爱好者都能参与其中。”浙江省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顾问周树嘉说。
无人机与航模,两者是一回事吗
市民发问,无人机就是航空模型,因为两者外形差不多。其实不然,只要仔细辨认,你就可以区分得开。
“民用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上安有GPS导航系统。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事物,身份目前还很模糊,游离于玩具、航模、小型飞行器甚至小型飞机之间。与航模相比,民用无人机可通过视频系统超视距飞行,而传统航模都是靠肉眼操作的,飞行距离不会超过操作者的视线范围。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民用无人机按重量分为微型无人机、轻型无人机、小型无人机和大型无人机四类。而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有尺寸限制、可遥控的不能载人航空器,一般可分为自由飞类、线操纵类和无线电遥控类等。”周树嘉说。
周树嘉进一步介绍,虽然它们都是非载人的航空飞行器,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用途不同。伴随着科技进步,民用无人机可以装备多种任务载荷,比如航拍无人机上携带的摄像头,就属于任务载荷;用于农林喷洒的无人机上携带的农药,也属于任务载荷。正因为无人机可以通过装载各种不同的载荷,来实现其目标任务,所以它们可以在森林防火、水灾救援、边防缉私、高速公路巡查、电力巡线、环境监测和探矿等多个领域被人类应用。
而航空模型则侧重于航空运动和航空娱乐,为满足大众的观赏性,追求的是飞行动作优雅等,有无任务载荷。是否执行商业活动,是无人机与航空模型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从技术层面来讲,是否有导航飞控系统,能否实现自主飞行,是两者的另一项主要区别。无人机自身有“大脑”,能够智能应对各种情况,实现自主飞行,可以做到“指哪儿打哪儿”.所以对民用无人机来讲,可以通过提前预设来实现不同的飞行状态和任务目标。而航空模型必须由操纵人员通过遥控器进行控制,它的“大脑”始终是在地面,在操纵者的手上。
我国航模现由国家体委下属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管理,民用无人机则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管理。眼下,不管是无人机,还是航模等飞行器,对热爱飞行的市民而言,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达到“人机合一”,确保头顶安全
7月13日,一架价值30万元的无人机在温岭坠落失踪,省测绘大队悬赏五万元寻找。后经多方搜索,在城南镇照谷村的一座山上找到。
“我们一字形排开,每个人间隔10米,经过一小时地毯式搜寻后,最后在接近山顶的草丛下,看到被藤蔓缠住的无人机。很可惜,机身被刮得七零八碎,上面的照相机也摔坏了。”温岭天鹰救援队的小安说。
“2013年9月中旬,我去厦门出差,一阵‘嗡嗡’的蜂鸣声引起我的注意。”市五官科医院院长黄耀忠说,看到有人手持带有液晶屏的遥控器,控制一架小型无人机。这架机有4个旋翼,机腹有4个指示灯在闪动,底部支架上悬挂着一台小型摄像机。“遥控器的屏幕上,显示着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通过液晶屏,‘飞手’就能以第一视角操控飞机。一不小心,那机在低空坠落下来,周围的人们急着躲闪。”
长久以来,来无影去无踪的无人机,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如今,它成了市民可以买到的商品。
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上天,大家对这一“新玩意”啧啧称奇的同时,也有人对其安全性引起思考。无人机摔了不仅仅是经济损失,万一失控掉落砸到人和物咋办?其飞翔或作业,要经过事先培训吗?
如当前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图新鲜自行购买无人机尝试航拍,其中就有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他们以为航拍容易上手,也不知道无人机起飞需要进行申报,这无形中会对公共安全造成隐患。事实上,即使是在专业影像制作领域,不少在一线干活的,也是摔了很多次机器,才成长为一位合格“飞手”的。
“就像好的狙击手是子弹喂出来的一样,好的‘飞手’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积累经验,飞行水平才不断提高的。如果说一个‘飞手’没摔过飞机,他一定缺少大量事故处理经验。我们会在每一次事故后,分析数据并积累,这是我们飞行团队最宝贵的资源。”周树嘉说。
在越来越多飞行器在低空飞旋的大背景下,似乎每个拍摄团队或个人都跃跃欲试。人们拭目以待,希望今后我市能涌现出更多出色的“飞手”,他们都把飞行安全当回事,并吁请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无人机等飞行器的监管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