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机场跑道只有几公里长,但却可以连接起全世界。这短短的距离背后是长长的抵达。当飞机载你回到一座城市,最后允许落地的指令就是从那高高的塔台之上发出来的,塔台不仅是民航运输的关键岗位,更是一座城市的入口。
早晨07:50,沈阳塔台渐渐的忙碌了起来。“CDG4725,跟地面引导车滑行,过年好,再见了!”将这一天第一架入港的航班指挥落地,塔台管制员杨旭一整晚的“守夜”就算结束了。交接班结束后,杨旭摘下耳机,一整晚的工作使他看上去略显疲惫,毕竟是50岁的人了,很多行业是“越老越吃香”,说的是经验沉淀的重要性,而管制工作除了要求丰富的经验外,还要求敏锐清醒的头脑、快速做出反应的灵敏思维。作为沈阳塔台年龄最大的管制员,杨旭已经在这里守了25年,难得的是他依然拥有准确的判断和清晰的思考,也依然保留着对工作一如既往的热情,这,大概就是“初心”的模样吧。
25年,整个世界都已经翻天覆地,但杨旭的25年都倾注在了保障旅客平安回家这一件事上,他对待这份工作的感情丝毫不亚于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回忆起1993年刚入职的时候,沈阳塔台每天指挥的航班只有50余架,如今的日均保障架次已稳定在420上下,虽说不比北上广动辄几千的数据来得醒目,但这对于单跑道运行、周边空域情况复杂的机场来讲,已不是个小数目。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整个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是空管行业的前行,是这样一个保障集体的艰辛实践,更是各类改革的探索突进。
二十多年前,沈阳塔台上只有一部主用雷达,没有备份,管制员不配备耳机,与机组对话都是外放,运行环境可以说是有些艰苦。如今,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在这高塔之上“大施拳脚”:电子进程单的使用在带来了更智能、更便捷、更环保的优点同时,其提示功能更在防止跑道入侵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场面监视雷达的即将投运也将使地面的飞机状况一目了然;当遇降雪时,与机场达成的“不停航除雪”模式,大大减少了航班等待时间,有效减少了延误,提高了运行效率……
杨旭说“要说变化,那变化可真是太大了,可要说不变,那就是这25年间指挥好、服务好、把航班安全顺畅保障好的目标是没变的,不光是我,所有管制员都有这么个认识,谁也不敢松了这根弦!”
今年,在“智慧空管”的建设目标下,东北空管局致力于发挥新技术、新模式等“聪明办法”,对接“智慧春运”,让旅客真正进入“舒适回家”模式。在确保高效运行的视角下,由东北空管局自主研发的气象与航管信息融合显示系统利用系统使管制员更加直观准确的掌握天气系统的各类信息,更具空间立体感的综合信息显示能够帮助他们提前预判飞行员绕飞天气、盘旋等待和返航备降的意图,早做预案、早做谋划、早定措施,有效化解潜在冲突;全新升级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综合管理系统,作为基于信息集成、数据分析、仿真研判基础上的管理精细化范例,背后连接着运行信息、流量管理、气象趋势、智能排班等14大子系统各类的综合数据,并在海量信息中精准地分析、预测,在争分夺秒的春运保障中协助决策部门选出最优解决方案,帮助旅客平安、舒适地向幸福出发!
上班25年,就有25年的春运坚守,说起这些,杨旭倒没有什么遗憾“我家就是沈阳的,过节时我尽量多值几个班,让外地的‘小朋友’们能回家过个年,在外面一年了,爹妈都在家里盼着呢!就像我盼着我女儿回来一样!”说到女儿,杨旭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小姑娘几年前考上了复旦大学,即将毕业的她打算将来就留在南方发展——又一段南北的跨度,又一段亲情的距离。
40年前的改革破冰,带来了发展与强盛,带来了机遇与梦想,也带来了奔走和乡愁。故乡与他乡的路程无法改变,但空管人一句“带你平安回家”的承诺却可以缩短抵达人心的距离。
“节假日的我在岗位坚守,但这种坚守却可以让我的孩子在出去看了世界之后,还可以在想家时就能够回家看看。”杨旭说,女儿每次回家,他都能看到外边世界的历练带给她的成长变化,女儿也会经常感慨,比起南方,家乡的发展稍显落后,“我就跟她说,这就像是一列火车,有车头在前面跑,就要有车厢在后面跟着,最重要的是铁轨平稳,整辆车都在向前飞奔。这就像是你选择了出去闯,而我选择了在原地守,横向的空间不一样,但纵向的心灵都在成长。”
团圆可能会迟到,但亲情却永远不会缺席;发展有急有缓,但最终都会抵达更美好的明天。“发展为人民”是民航总体工作思路中的第一条,这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近在我们身边的践行。人民,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个在过年想要回家的人。在我们指挥着的一片天空里,有GDP的增长、有新科技的跃进,这些都是国家强盛与经济发展的脚注。在这高塔之上的变化,更折射着40年改革人民获得感的提升、折射着民航腾飞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沧海桑田。